首页 > 关于睿途 > 睿途新闻 > 「睿途智造」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城市有机更新案例解析(上海、重庆、西安)

「睿途智造」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城市有机更新案例解析(上海、重庆、西安)

2022-01-29

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曾经说过,“城市的生长,并不是单纯的疆域扩张,而是传承历史、创新未来的过程。”这对于大城市的发展而言尤为如此。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,大城市建设发展已经由“增量建设”向“存量更新”转变,由“外延扩张”向“内涵提升”转变,以人为本,延续城市人文气质,改善城市品质,提升人民幸福感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。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正式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至此,城市更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将成为我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径。

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西安等国内各大城市已相继出台城市更新条例、导则,着力解决存量更新的方法和路径,并根据各城市现实情况,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抓手和方向。睿途团队有幸参与了上海普陀区、重庆永川区、西安大明宫遗址区等地的城市更新工作,在文化传承、创新路径、社区治理、产业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下面将结合睿途团队完成的实际案例共同探讨城市更新的创新做法。

上海苏州河(普陀段)城市更新

文旅产业驱动型城市更新案例

“十四五”期间,上海市推进“一江一河”沿岸约33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的保护和更新利用,着力增强城市文化地标的辨识度。加快空间更新和文旅赋能,打造以世界级城市会客厅为核心的“一江一河”旅游休闲带。苏州河,作为“一江一河”旅游休闲带的核心载体,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、民族资产阶级的摇篮,沿河分布众多工业遗址资源与城市文创旅游资源,具备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。但苏州河沿岸城市功能体系成熟,住区密布、资源布局分散、存量产品老化,叠加黄浦江高强度遮蔽,苏州河旅游发展需在存量资源盘活、居民生活品质城市更新需求的基础上,统筹解决产品老化、市场进入等系列问题。

1、战略引领,放大苏河旅游品牌效应

基于旅游资源特色、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进行旅游口号提炼,是塑造和推广旅游品牌的传统打法,易导致各行各业口号打架,致使地区的市场印象与感知不统一,最终难以达到品牌塑造的理想预期。因此,在苏州河的旅游品牌塑造上,我们在注重与黄浦江旅游差异化、互补性的基础上,突出苏州河(普陀段)旅游在传承文脉、提升生活品质、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,并深化苏州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文明发源地、工人阶级精神阵地、工业转型示范地及创新策源地的内涵认知,传述普陀苏河生活精神面貌与生活艺术,并以品牌节庆与生活方式化特色活动为品牌主要输出渠道,力争形成新时代苏州河发展战略新优势。


2、岸线激活,架起水陆联动核心枢纽

做特色水上旅游是建设滨河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打法,但在水上旅游产品供给走向成熟的当下,我们以河岸为核心驱动器,基于苏州河全线贯通的岸线公共空间,聚焦驳岸空间、滨河绿道空间及码头空间的活化利用,通过百年工业文明滨河画廊、主题文化码头、超级慢道、共生记忆围栏、融媒体滨河停坐系统等产品创意,创新推出苏州河超级岸线公园,以岸线核心吸引物塑造,带动水上旅游产品主动迭代,激活沿岸空间文旅产业发展。

未标题132123-1.jpg

苏州河沿线@上海普陀

3、绿地再生,引导公共空间服务破圈与价值转化

草坪、花园、石凳与广场,是几乎中国所有城市绿地公园的标准“四件套”,绿地空间价值主要为满足15分钟生活圈内社区居民的健身、散步需求,而无法再产生他类价值的溢出。因此,在苏州河滨河绿地功能构建的过程中,我们通过大量问卷样本调查,挖潜城市居民与游客对滨河绿地空间的潜在价值需求,以滨河快闪公园焕活绿地空间的商业价值性,以生态文化公园焕活绿地空间的艺术价值性,营造真正能够实现主客共享、多元价值转化的绿地空间系统。


4、漫道创生,打通沿岸文旅资源主动脉

城市步行系统是影响都市旅游品质与体验感的重要因素,因此,在中国各大推广都市旅游的城市,也都在步行道路的特色化打造上下足了功夫,多半聚焦在景观小品、路灯美化、公交站包装、标识系统优化及道路铺装优化上,力图在优化步行体验的同时,传播和提升城市辨识度,但他类溢出效应并不明显。在苏州河步行系统的优化更新中,我们结合城市街角畸零地及灰空间的更新利用,结合周边文旅资源特色,创意兼具停坐休闲、艺术打卡、主题体验交互等功能复合的主题公共艺术作品,更新街区主力消费业态与公共空间,以深度交互的街区体验场景与消费场景,实现游客有效引流、街区商业盘活、提升辨识度沉淀等多元价值溢出。

640.png


5、社区共生,提升人文关怀的叠加效应

纵观韩国、中国香港等都市旅游代表地,因项目推进对居民“天然排异”而产生居民抗议等社会问题的例子,屡见不鲜。因此,在平衡和解决苏州河两岸住区对旅游发展影响的问题方面,我们将旅游目的地打造与城市精细化治理相结合,通过大量样本调查,充分尊重居民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,通过创意居民参与的特色活动、赋予居民苏河导赏员角色等方式,以深度参与唤醒居民对传播苏河文化的认同感、自豪感,将居民转化成为特色体验内容,化解旅游发展与社区生活矛盾。

641.png


重庆永川老城区城市更新

老龄化旧城区更新案例

“十四五”时期,重庆市提出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,加快建设“两地”“两高”的目标,并印发《重庆市城市更新工作方案》,标志着重庆全面进入“发展样本”、“先行示范”的新发展时期。永川区以其特有的区位、交通、产业优势,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、高品质生活示范区,并要以“产城景”融合发展为主路径,推进两大目标的实现。而城市作为“产、城、景”要素高度融合体、生命体,城市有机更新可成为两大目标实现的重力支撑。我们以22平方公里的永川老城片区为研究范围,深耕城市更新五大转变与突破,以全力支撑永川两大目标的实现。

1、不再“罔顾差异”,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

走向塑造城市更新品牌

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聚焦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,准确把握老城居民对城市更新、产业升级、绿色发展、文脉传承的新要求,综合问卷调研、POI兴趣点及PSPL可视化分析,科学研判老城有机更新存在整洁度差、设施便捷度差、公共服务设施品质差、产业与经济流失的问题,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两个维度,提出将永川打造成为生活之家、幸福之园的“家园城市”,顺应提炼城桥旧事、路过老家、渝见知己、串家走巷四大品牌核心内涵及要素场景。

642.png

640 (1).png

640 (2).png

640 (3).png

640 (4).png


2、不再“大拆大建、一改了之”,从工程建设

走向针灸式微更新

突破传统不宜则拆、不新就改的机械化更新思路,在更新过程中更强调更新问题的精准梳理及更新路径的实际能效。如在留住城市记忆方面,突破增建场馆、增建景墙的传统更新路径,倡导记忆下墙、因商造景、文商旅融合,创意历史轻展厅、超级文化街区、桥线公园、孝亲微公园等更新成本更低、问题解决效果更佳、全龄友好性更强、改后使用率更高的更新场景,全面提升老城乡愁浓度、文化认同度及文化辨识度,创新老城文化向就业拉动力、商业焕活力的价值转化路径。


643.png

《雅源楼》历史轻展厅效果图


640 (5).png

《锅中乐》历史轻展厅效果图


640 (6).png

解忧坝坝茶效果图

3、不再“只看颜值”,从城市设计

走向产业资源优化配置

突破传统城市更新只关注城市美观度的做法,关注城市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,通过服务设施优化,引导存量产业集聚提升,形成规模集聚效应;通过技术资源导入与活用,促进商贸服务转型升级,引导居民创业就业;通过目标市场更新,释放游客与职教群体消费潜力,引导商业迭代升级;通过丰富共创空间、强化资源牵引,优化创业环境,提升新兴产业孵化力,以此促进老城灵活就业、创新创业,驱动老城人口迭代。

4、不再“自上而下”,从政府主导

走向居民积极主动参与

如何提升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,一直是个有待攻破的治理难关。永川老城更新,以创意征集、群策群力主题活动策划、更新优先红利与参与性义务置换等方式,唤醒居民主体意识;以居民合伙共创、社区微空间联营试点计划,唤醒居民集体创富意识,以此有效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。

5、不再“纸上谈兵、改完了事”,从规划图纸

走向全生命周期管护

永川老城更新在深入剖析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北京等城市更新机制优劣的基础上,全国率先推出《家园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导则》。从政策、规划与实施三大层面,提出适宜老城更新机制体制与政策的创新,并重点聚焦公共空间改造的多跨协调、商业激活的资源招引、内部引导及小区更新的牵头推进机制、需求梳理方式、项目专业化推进方式及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调动,针对性推出各项工作开展的实施导则,力争在城市更新落地难、协调难、推动难等方面实现突破。

644.png

西安大明宫遗址区城市更新

遗址文化赋能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

西安是国家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,作为十三朝古都和盛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在进行城市更新中,需要重点平衡遗迹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,将文化复兴和文脉传承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。大明宫遗址公园作为盛唐宫城所在地,一直是西安城市建设、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,遗址公园占地3.5平方公里,除遗址公园外,大明宫遗址保护办管理范围涉及未央区、莲湖区、新城区三大城区,总面积约19.16平方公里。

从2007年10月起,大明宫区域就开启了区域内棚户区拆迁安置和建设发展新进程,历经多年发展,公园建设卓有成效,城市面貌焕然一新,产业发展井然有序。大明宫遗址区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如何进一步挖掘遗址文化的时代价值,赋能城市高品质建设,推动大遗址旅游目的地建设精细化发展,成为了新时期的新任务。在这一背景下,睿途承接了《大明宫遗址区文化场景营造策划》这一创新课题,深入挖掘盛唐宫廷文化内涵,对接西安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,深度解读和提炼大明宫遗址文化,将文学、艺术、生活等场景元素融入到区域格局、建筑风貌、城市家具、景观空间、交通门户等环境要素中,以实现遗址文化价值的当代化演绎,构建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交相辉映的唐宫文化场景空间,助力大明宫遗址区从过去走向未来,从“遗址保护区”到“国际城市文化遗产地标”,从宫内走出宫外,从“宫廷文化博览”到“宫廷美学生活体验”,塑造盛唐宫廷生活文化场景营造窗口区。

1、场景重塑,构建大明宫文化特色场景

围绕宫廷生活文化一大核心主题,营造文博、生活、交互、服务四大场景,聚焦文化展陈、文化体验、文化游憩、文化生活、文化街坊、文化治理、文化行走、文化共享、文化商贸、文化教育、文化创业等十一大具体载体,并针对性的提出场景营造和载体建设的具体引导要求。

645.png


2、分类引导,制定不同场景文化营造的具体策略

对大明宫遗址区全域进行分类设计引导,针对街道风貌、开放空间、建筑风貌、城市家具包装、综合服务配套五大方面提出大明宫特色的文化场景营造引导建议。其中,街道场景和开放空间是分类引导的重中之重。在街道文化场景营造中从街道人群活动及需求出发,遵循“从环境空间设计向文化空间设计转变”、“从道路交通走廊向文化景观廊道转变”、“ 从街道风貌改造向文化场景营造转变”三大理念,并根据街道交通属性和功能属性将街道空间分为文化景观街道、文化生活街道、文化商业街道三种类型,通过分类包装引导,推动街道整体文化氛围感提升。

646.png

重要街道文化场景营造策略图

在公园等开放空间场景营造中,充分利用公园、绿地、广场、桥下空间等开放空间,通过配建文化景观设施、丰富文娱体验内容等多种方式,推动遗址区内公共开放型空间向文化游憩共享型空间转型,为市民创造更优质的活动场地,并进一步提升片区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。

647.png

重点公园绿地文化场景营造效果图1

648.png

重点公园绿地文化场景营造效果图2

3、软硬兼施,制定文化特色型城市精细化治理举措

发挥大明宫遗址教育文化的普惠性,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务配套和文化产业引导,实施遗址教育进校区、进社区、进景区的“三进”工程,将遗址教育与文脉传承、社区营造、遗址保护等内容进行跨界融合,满足地方居民的文化教育需求,做强区域文化产业布局和招商服务,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。同时,以标准建立、机制创建、网格管理、服务创新、文化传承等为重点,推动大明宫区域大遗址旅游目的地建设在精细化深耕文旅融合、城市高质量发展上,实现从发展理念到落地建设的转化。

649.png


4、长短结和,落实试点建设,实现先试先行

根据大明宫遗址区现状街道、开放空间特色及位置优势,从片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街道及开放空间进行重点提升改造,推进“八街五园一广场”的重点实施计划,以实现样板打造、逐步更迭的实施效果,将城市更新落到实处。

人民的城市为人民。新时代的城市有机更新,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坚持“人与生活的回归”的民生思想,围绕“向史而新 共生而赢”,不断激发城市活力,创造全龄友好、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,始终坚持文化场景营造传承城市文脉,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,使城市以更为常态化的代谢与更新进入持续发展的轨迹。

作者 | 睿途旅创

图源 | 睿途旅创

文章由睿途旅创原创发布,以上案例成果不得擅自进行传播

未经允许请勿转载

以上案例图片版权归睿途旅创所有